媒体中心
公司要闻媒体聚焦豫光影像图说豫光豫光报公司出版物

变危为机 破茧成蝶

发布日期:2022-8-1 15:17:04

  变危为机  破茧成蝶
——访股份公司采购总监商保中
      上市二十年,环保压力和有色行业波动持续影响着有色行业,市场形势依然严峻,原料供应端依然紧张。豫光在这二十年怎么一路走来?又如何让危机化解,从危机中找到商机......
       周末,小雨。笔者有幸采访了豫光采购总监商保中。
      笔者:商总,您好。很高兴今天能够对您进行专访。首先,我想请教一个问题,您从事豫光采购已经多年了。您对豫光上市二十年来国内原料采购制胜的法宝和总体评价是什么?
      商保中:要说制胜法宝吧,这二十年来,豫光党政班子强有力的领导,豫光多年来积淀的信誉和魅力,还有豫光采购队伍踏踏实实的行动,就是制胜的“三个法宝”。
      其实啊,我也经常与业务员交流,既然我们选择了豫光,就要脚踏实地为豫光干好每一天。没有豫光这个名片效应,没有豫光搭建这个宽阔的舞台,我们的个人能力再强也发挥不了极致。所以,要学会感恩豫光!
      笔者:您刚才讲到人的因素,那么,我还想请教一下,这二十年来,原料采购队伍建设的变化有哪些?
      商保中:二十年来,豫光原料采购队伍通过区域整合,采购团队优势和新老业务基地互补优势,正在形成。在抓好重点矿山的同时,增加人力,发挥“店小二”式服务,让企业贴心服务走进了每个矿山。凡是有矿山的地方,就要有豫光人的身影。
      笔者:您刚才讲到人和队伍的建设,那么,面对市场风险,这二十年我们是如何走过的?
      商保中:目前,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,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大,增加了工业生产对铅锌铜有色金属的需求,进而推动了有色金属企业的发展。但是,也无形中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      豫光以“三个提升”为目标,从深入分析“防范四个外因风险和防范五个内因风险”为依托,以豫光原料采购风险“四大防控”管理思路为指引,通过风险防控管理,应用“十大”实践来实现三个目标的提升。
      二十年来,公司党政班子主要是围绕三个提升开展原料采购工作。也就是,如何提升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,如何提升原料采购过程中抗风险的能力,如何提升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。
      这二十年,资源防控体系、价格防控体系、防控库存风险体系和质量风险防控体系逐步日臻完善。
      笔者:人员能动性、队伍建设、抗风险能力三步走, 二十年来,原料采购模式有哪些变化呢?
      商保中:总结起来有三点吧。首先是思路的改变,第二是多元化采购模式的改变,第三就是采购效益增长点的改变。
      具体来说就是:原料队伍用创新的工作思路,对复杂情况下的采购工作,树立了坚定信心,敢拼敢跑,充分发挥“三力”,就是能力、潜力和动力。通过纵向比、横向找差距,树立了竞争的理念,培养和强化了拼搏进取的精神。
      二十年来,通过长单、竞标、第三方采购模式采购矿粉,在保证采购量的同时,效益逐步显现。还有就是,豫光原料需求结构逐年发生变化,原生矿采购方向和策略也随之变化。同时,按公司要求,逐步做好了原料集团化互补性采购,实行集团管控、统一采购。
      这二十年,通过抢抓市场机遇,增强应变能力,在加工费不足的情况下向市场要效益,多元化采购增效显现。
      另外,如何以市场为导向,主动出击,加强新市场的开发。如何利用前期建立起来的业务联系,寻求市场突破口,一直是原料队伍努力的方向。二十年来,原料采购关注收集一线市场信息,做到信息沟通无障碍。国内原料采购新客户逐年增加,为公司发货量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保障。
      笔者:都说采购是为生产服务,那么请您谈谈二十年来原料采购与生产如何结合。
      商保中:就是通过解放思想,加强统一协调。多年来,与生产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已经建立,采购方向性更加明确。
      对于新矿的开发,我们主动与股份科技部门结合,对每个新矿进行全分析,建立客户供货档案,为合同价格谈判提供依据。我们坚持以公司阶段生产需求和增效为中心,同时兼顾各区域市场价格、稳定市场等因素,逐步稳定了优质矿山的发货量,做到了以量为依托兼顾富含的稳步推进。
      笔者:商总,最后一个问题,请您结合对未来采购形势判断和对采购工作的期待谈一谈?
      商保中:未来几年,有色金属仍处于供应端紧张阶段,属于卖方市场。这需要我们采购人员实实在在走出去,用脚踏实地的脚步去深入到每个矿山,也就是我开始说的“凡是有矿山地方,就要有豫光人的身影”。
      你刚才说到对采购工作的期待,我想引用杨安国董事长对业务人员的期待的一句话来总结。那就是,要树立“三品”理念。品质、品相、品牌,要深深植入每位采购人员心里。让大家以全新思路,在追求“量”的突破同时,“质”也逐步突破。  (王洪峰)